近年来,黔东南州坚持未成年社区矫正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采取个别化教育矫治措施,积极探索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矫治新思路、新方法,通过“三举措”不断提高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工作质量。
一是实施分类管理,做好特殊保护。坚持分别矫正、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和特殊保护原则,通过审前社会调查评估,全面掌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违法犯罪原因和犯罪前生活、学习、家庭等基本情况,接收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后,定期掌握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思想行为动态,并根据其身心特点和情况变化定制和调整有益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个性化矫正、帮教措施。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与其他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类管理,采取单独报到、单独教育、个别谈话等矫正措施,对入矫宣告、解除宣告等环节均不公开进行。同时加强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严格执行未成年人档案封存和查询制度,由专人保存管理。
二是强化部门协作,落实多元帮教。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民政、教育、卫生健康等部门协作配合,通过不定期联动帮扶教育等,积极构建社区矫正帮扶体系,努力搭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就业互助平台,帮助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解决复学就学、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问题。我州定期开展“融入工程”培训,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等特殊人群开展了电工、焊工、农村种养植、烹饪、电子商务(网络直播)等实用性强、就业创业率高的专业技能培训,每期培训结束后,全州司法行政机关及工信、人社等相关部门鼓励对象自谋职业或者推荐就业,为其顺利回归社会就业、生活创造有利条件,防止其闲散在社会上,重新违法犯罪。2025年3月6日,榕江县司法局联合县检察院等六部门,开展“‘未’爱护航、点亮青春”主题专项行动,通过“法治刚性约束+心理柔性干预”双轨融合,打造“全链条、立体化”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
三是严格监督管理,加强精准矫正。针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法律意识淡薄、纪律性差、逆反心理强等特点,要求将25岁以下、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非在校学生的社区矫正对象纳入社区矫正重点对象进行管理。全面落实信息化管控措施,采取“多帮一”的方式,将管理落到实处。运用黔东南州社区矫正风险量化评估数据模型开展风险评估,综合研判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风险隐患点及共性问题,引导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遵守社区矫正法律法规。
通过“三举措”开展一系列工作,2025年以来,全州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无违规违法、无脱管漏管、无再犯罪的情况,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守法守纪意识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