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黔东南州司法局组建团队创建贵州省首个社区矫正风险量化评估数据模型,帮助社区矫正一线工作人员科学、精准、便捷地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每月风险评估,排查风险点以预防和减少再犯罪,黔东南州社区矫正对象年度再犯罪率明显下降,评估模型的工作新路径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黔东南州正就如何深度运用社区矫正风险量化评估数据模型这枚“创新符”开展探索,谱写安全稳定“化解章”。
一是在每月开展风险评估的同时,同步开展重点对象的排查甄别。排查甄别出的 8类社区矫正重点对象中,包括有可能发生命案等严重刑事案件的、盗窃、诈骗等 “重操旧业”风险高的、有可能酒后驾车的、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的、有可能从事电信网络新型犯罪活动的、有可能实施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犯罪的、有可能参与涉毒类犯罪的,及其他应排查为重点对象情形的。
二是在每月开展风险评估的同时,同步开展社区矫正安全稳定风险研判。一是平台自动研判。平台自动计算社区矫正对象总风险值和再犯罪风险、自杀等心理危机风险高低,自动生成社区矫正对象个人的风险评估报告。二是数据穿透研判。州、县两级可针对异常风险指数,从点和面穿透研判个案、类案。三是纵横对比研判,对不同辖区的数据差异在统一维度下进行数据对比研判,凸显不同辖区的差异。如每月评估时,平台自动生成各县市和各司法所的“风险指数”平均值对比图、六个各风险等级人员分布图、社区矫正重点对象占比图、严管类社区矫正对象占比图,对风险指数平均值长期低于全州平均水平的县市,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督促。四是自动生成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分析研判报告。从社区矫正对象结构、各风险等级人员结构、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安全隐患风险点分布等 8个方面每月自动生成州、县、乡三级社区矫正安全稳定分析研判报告。
三是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分类管理、分级处遇工作。对于再犯罪风险高的罪犯,要求原则上应当要求纳入严管对象,并排查甄别为重点对象。如2025年以来,各司法所开展风险评估后,对照社区矫正对象的风险高低进行了管理等级的调整。又如,根据《贵州省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对严管、普管、宽管3个管理等级的社区矫正对象在电话报告和到司法所报告、接受信息化核查、个别教育等频次分别作出不同要求,施秉县针对破坏生态环境类社区矫正对象数量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实际,在国有林场建立了公益活动基地,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巡山巡林、爱护野生动物宣传等公益活动,并开展分级处遇,对不同管理等级的社区矫正对象作出不同频次要求。
四是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风险点分布有针对性地开展个别化矫正工作。一是司法所“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个别教育和实地查访,二是针对社区矫正对象辨别是非对错能力不足的情况,凯里市邀请民盟会员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寓教于心 育矫于行”国风文学专题讲座,从江县邀请村老、寨老运用苗族贾理、侗族款词向社区矫正对象讲解村规民约,运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三是针对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不强这一情况,黔东南州司法局举行了《社区矫正法》施行四周年专场普法直播,并在直播中和印发的宣传资料中都嵌入了社区矫正对象守法守规相关内容。四是针对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实际,邀请司法部燕城监狱心理矫治专家为全州社区矫正对象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五是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家庭支持薄弱,凯里市积极开展亲情帮教活动,上门为社区矫正对象调解家庭矛盾,改善家庭关系,帮助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五是根据个案评估结论,有针对性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再犯罪的因素。一是对可能发生命案等风险极高的社区矫正对象,认真研判后及时报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制定应急预案,落实稳控包保工作。二是开展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如榕江县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对象何某(化名)被评估为“高风险”后,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动员其配偶陪同居住,并通过诉讼程序成功帮助其拿到欠款,原本内心压抑、暴躁冲动、多次上访的何某顺利解除矫正,融入社会。三是对 “重操旧业” 或酒后驾车等再犯罪风险高的社区矫正重点对象,在监狱看守所建立了社区矫正对象警示教育基地。四是按照警示教育全覆盖的要求,组织2080名社区矫正对象观看《以案释法 警钟长鸣——黔东南州法治警示教育专题片》,并将警示教育短片277部通过微信发送至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