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规范社区矫正对象监督管理,提高教育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预防和减少犯罪,黔东南州“四招”“矫”出真实效。
一、入矫教育出实招。一是严肃报到现场纪律,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身份意识。矫正对象入矫时,保持会场气氛严肃,工作人员举止得体、言行规范;肃清会场严明纪律,规范矫正对象行为、端正矫正对象态度。二是规范入矫教育流程,达到树规明矩的震慑作用。紧密衔接入矫环节,严谨规范入矫程序,深刻矫正对象矫正意识。三是开展个别化教育,精准施教。开展入矫教育前准确把握矫正对象基本信息和生产生活信息,根据矫正对象的不同特点调整教育侧重点,组织矫正对象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观看教育影片,增强矫正对象的身份意识、在刑意识、规矩意识。
二、“训诫”“警告”出硬招。对于违反社区矫正监督管理规定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社区矫正对象,及时给予训诫、警告,2023年,黔东南州给予社区矫正对象训诫127次、警告128次,有效避免苗头问题发展成实质问题。同时因人施策,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特点,实行个别化、差别化的训诫、警告,让矫正对象充分认识到严重后果,从而服从管理,端正态度。
三、关键节点出新招。各大节假日和重要关键节点,做好节前集体教育、重点人群风险隐患排查,节点期间实行“日报告”值班制度。同时,运用我州监管安全风险量化评估平台有效甄别出风险高的矫正对象,结合“钉钉”、“在矫通”APP等信息化管理手段,精准严格监管矫正对象,加强对矫正对象活动区域的管控,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切实有效预防脱管失控等问题发生。
四、重点人群放妙招。有针对性地管理青少年、老年人、病残、孕妇等重点人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将教育和帮扶结合起来,通过定期走访、个别谈话、心理辅导等方式深入了解他们工作、生活、学习上的困难问题,协调妇联、共青团、所在学校、村(居)委会等力量,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社会归属感。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举办“融入工程”培训班,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